分类
《重新理解媒介》 业务模型

并购假消息为什么满天飞

        昨天,腾讯入股优酷土豆、腾讯入股小米的消息先后满天飞,当然,稍微有些专业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不过是假消息,因为,无论腾讯入股优酷土豆还是入股小米,占的都是20%的股份,即便这是一种低概率的巧合,如果你有兴趣搜索一下,会发现腾讯入股小米的消息一年前就在传了,基本不用求证官方就可以判定假消息了。
        我在前几天的马航MH370事件分析中提到,真相=常识+逻辑,探讨了在社交时代消息传播的新特点,一方面有瑕疵的消息很容易被大众识别,另一方面消息被甄别之前已经误导了大量公众。社交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是封闭的,只需要最后结果正确就可以,社交上消息最后结果的正确有可能毫无意义,因为传到最后一个人那里确认是假消息,前面九十九个人已经没有途径来纠正错误内容。
这篇文章继续探讨社交媒体效能问题。
        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则有何不同?
        社交平台的传播是基于人与人之间进行的,即便一些账号是由单位甚至媒体单位开设的,也需要他们像一个自然人一样参与到主动的网络传播当中,消息随着发布阅读转发阅读转发的循环不断传播,传统媒体传播只反映了消息发出者的意见,社交传播反映了每个参与人的意见。
        因为每个阅读者具有发声的力量,阅读者如果否定了接收到的内容,二次传播之后的阅读者就会收到内容相反的信息。比如:甲说今天舞台上的模特很漂亮,乙收到之后,加上一句“该模特上个月还到韩国整过容呢”,之后的传播结果就可能走向反面。社交平台的开放性,媒体在社交平台要想做到有效,不仅仅要保证自己的意见正确,还需要保证阅读者的理解与自己一致,因此,
        传统媒体只需要保证内容正确,社交媒体还要保证过程正确。
        为什么假消息容易传播
        并购类假消息是如何传播开的呢?没有经过训练的用户甄别消息靠的是日常经验,对非专业话题是有效的,但对于专业话题,依靠日常经验外加想象,更多得到的只是自己愿意接受的结论。当腾讯、小米、优酷各行业热门企业出现新闻中,并映射到并购、粉丝经济、智能电视等行业热点,普通大众的猎奇欲望被点燃。
        如果具有评判力的专业人士不能在传播中起到引导作用,任凭大众想象李发挥,真相即便能得到,也需要漫长的时间,而那些与日常经验矛盾的专业问题,则可能永远得不到正确的结果。这样的传播过程,大众很难得到真实的消息。
        更糟糕的结果是,传播被具有不良目的引导,一些垂直类新兴社交媒体利用公众经验盲区,要挟企业进行负面新闻报道,进行所谓的反面公关。
        不能保证过程正确,媒体价值难以呈现。
        从大法官大众陪审团机制
        传统媒体只需要结果正确,所以,传统媒体只需要有一名迅捷的记者和一名足够“正确”的编辑,便可以闭环地保证媒体质量,做一个合格的媒体看门人,传统媒体是独立固定的大法官。
        媒体在社交平台上的传播,要保证消息传播的过程得到有效引导,需要训练大众的消息识别能力,阅读者中的热门节点实际担当类大众评审团的职责,大众陪审团接替大法官成为社交媒体的看门人。
        因此,社交媒体不能只告诉阅读者常识,还需要传达逻辑。(注:文中提到的社交媒体、社交平台不是停留在狭义微博、微信或者大账号,而是包括各种开放互联的各类独立垂直媒体和独立个人博客等)(文/醒客)。
  延伸阅读:本文中提到的社交媒体机制、大众传播、媒体看门人机制变革等概念,在我的新作《重新理解媒介》中有深入的探讨,各大书店有售:亚马逊http://t.cn/8sZDE65;京东http://t.cn/8sZDE6G;当当http://t.cn/8sZDE6t;多看http://t.cn/8FBAy51 ;豆瓣书评: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832065/ 。4年策划,2年文字书写,值得你花一周时间慢慢品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