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区与传播

博客的历史性

关于博客的争论实在太多了,任何一个问题都能招来一番唇齿,这得益于博客本身,用博客来争论博客,正在上演一场网络版的“煮豆燃豆箕”。
        就事论事的口水战,很多源于对问题不同角度的认识,关公战秦琼,你说谁本事大?而有一些又是未来的事情,争得不出高低。从历史性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博客,或许有助于人们的认识。
        1)背景
        记得小时候看露天电影,刚开始有一段新闻简报,虽说叫新闻,常常是一两年以前的事情,要论内容,应该和今天的垃圾广告一样,不过照样看得津津有味儿,究其原因,看并不是为内容,而是看电影本身,一两个月才能等到的事情,我们不敢奢望把他当成其他事情的工具,电影本身就是目的。
        若干年前,上网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和日常的生活没有关系,更不可能成为大众的工具,第一次上网我是和朋友沟通快一个月才成行的,那种感觉和小时候等一场露天电影无异。
        博客的产生于互联网走向普及的时候,人们正在重新审视互联网,作为工具的互联网和作为稀缺品的互联网有巨大的不同。
        在人们的印象中,互联网应该是技术推进的产物,雅虎、微软、google等都是技术推进的典范,当然,国内的情况有点特殊,很多企业对技术很不重视,这也是人们对互联网诟病的地方,不在本次的话题之中。
        其实互联网更是一个用户使用推进的过程,即时通信工具技术上并不是非要上了宽带才能使用,不过几年前对你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你一个星期都上不了一次网,即时通信和收邮件有什么区别呢?象是得了奖学金买了个sim卡,却要到处借手机。
        互联网开始成为公众产品,变成日常工具,人们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需求,用户需求正在为互联网推波助澜。
        2)起步
        博客源于记者们记事写文章,相互交流,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但是随着应用的推广,已经日渐成为个人的综合表达窗口。从形式上看,不仅是文字,而逐渐有图片、动画、视频等;从使用人群看,不仅是记者,而逐渐有IT人士、学生、公务员等;从使用目的上看,不仅是记事或者写文章,而逐渐有情感宣泄、沟通、共享知识等。
        博客本身并没有太多的限制,人们可以对博客有无限的期望,从目前看,只要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发布方式,几乎都被人们当作潜在的对象。
        从最近一次的互联网统计数据看,博客影响面仅占用户的10%,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应用模式如何发展,还处在摸索阶段,其业务模式和盈利方法不很清晰,片面的强调博客的某一方面属性并不明智,需要以一个发展和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博客。
        博客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介入只是博客普及化的开始,没有什么不可能,无论我们想象力如何丰富,一切都还会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3)影响
        人们常说网络生活,网络生活并不是一种新的生活,而是穿着马甲的传统生活,或者说网络进入生活。逐渐普及化的博客,作为网络生活的一部分,将对互联网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影响。
        当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发布源的时候,信息量将会猛涨,尽管第一代门户们总是喊海量信息,与大众化的信息制造相比,那时的海量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单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与海量信息随之而来的便是信息过滤,如何筛选过滤成为信息处理的新问题,“首页是否需要”的争论源于此。
        人群的多样性和人的需求复杂性,将会对网络带来新的要求,众口难调,博客托管商如何同时满足日益增大的人群,以及个人日益增加的胃口。
        博客的发展不仅带来很多新问题,也会对一些传统的业务带来影响,对于一些专栏作家来说,博客可能会成为新的阵地,不仅仅是写心得,甚至会成为正式出版的窗口;对于商务人员来说,博客可能会取代名片和产品介绍,成为展示信息的平台;酒吧的生意也可能会下降,情人们要把一部分泡吧的时间用来欣赏心上人的博客浪漫。
        对新事物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们会为博客属于草根还是精英而喋喋不休。
        博客是一个宽容的平台,一张空白的纸,我们可以尽情挥洒,不用置疑博客和web2.0现象是否真实,同样也无需画地为牢,被经验和想象力束缚了我们视野。(文/醒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