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裂变》

《裂变》序言:未来,看得见!

         [未来学趋势作品《裂变——看得见的未来》发行一周年,这是本书的序言]
因决而裂,因变则通
        所有进步都是对过去的决裂,只有变化是永远不变的!
        科技总是先于人的掌控能力而发展,正如推土机将高山夷为平地,地表被撕开,留有无数的裂痕。从火药、原子弹到克隆人,驱动人类社会的庞大机器,会制造多深的裂痕?我们不排斥“裂痕”,它是对现状的描述,是对过去颠覆的记录,还是未来的开始。
        “裂”不是被动的破坏,它是释放自由的开始,是主动决别旧秩序,是不断分解最小的关联,直到原子[注释1]被打破,生发出无比的核裂变力量。
        我总是固执地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是招朋引伴那么简单,它应该暗示了人文存在的根本。正是本书英文名“web.com!”要表达的:因为追寻人类本真联系(web),所以在未来的重构(recombine)中,必定(!)凸现商业(commerce)价值。
        世界因裂而变,我深深相信,未来,看得见!这就是本书:
        裂变——看得见的未来
        web.com! From Web Link To Order Recombine
        在今天,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打上互联网的烙印,无从逃避。
从头说起
        很小的时候,当我看到身边熟悉的环境,总有一个奇怪的问题:“我们看到的世界,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明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于是,便立志要做一名科学家,希望能揭开世界运动的规律。
        后来,了解到一些哲学与宗教,逐渐意识到,我的疑问或许并不能完全由科学来回答,带着似懂非懂的念头,总在想,从图腾到宗教,彼岸在哪里?信仰的本质是什么?
        等长大一些,慢慢明白自己既不是科学家的料,也成不了牧师,便有些释然,揭开世界秘密的事,应该由哲学家、科学家或者神学家去做,对于我,只需要搁置一边。不过,儿时产生的对世界本原的好奇心,并没有因此消失。
        从事互联网工作之后,我被网络的一些奇妙特性折服。这个以字节(BIT)为最小单位构筑的网络,却决定着整个世界的格局,它是微观与宏观的完美结合,精巧得让人着迷。
        时间、空间、归宿,科学或者宗教的答案,可能都在互联网上。
        我更想表达的是,其实,这不只是一个找答案的地方,像“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一样,只为追溯故事的起源。这是改变的开始,就像看一本书,开始以为是本小说,看着看着,潸然泪下,最后发现,那是命运的预言,不仅告诉你过去,还教给你未来。
科技,互联网,人文
        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驱动人类从必然王国中走出,一步步摆脱生存的困扰。从人猿的匍匐前行到火箭的第一宇宙速度,以时空效率数量化标度的科技水平得以千万倍地提升;当徒步1小时行走5公里的人们骑上自行车,十倍的效率给予了十倍的信心;当飞船载着百万年的梦想奔向云霄,人类几乎冲破时空束缚的边界!
        科技效率,一直激动人心的旋律,缔造着物质文明的丰富。然而,丰富真是人类的终极诉求吗?拥有与包袱的区别在哪里?何处才是物欲的尽头?效率能否支撑人类一直向前?
        互联网——科技效率极致的见证,将远至跨越星球的沟通,实现在人来不及分辨的转瞬之间。如果,人感官的本身有着生物学的限制,效率的提升是否还有意义?效率的终点又在哪里?
        我曾经想,驱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到底与什么有关?文明的发展,有着诸多不同的解读方式,从科技到文化,历程曲折而复杂。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什么?如果互联网只是一个科技现象,那上帝该有多么的奢侈,让一个如此精美的作品,只成为理科生意念的玩物。我们不止于解析那些在微观上看上去毫无规则,在宏观上又极具规律的故事,我们想知道,蝴蝶的振翅,到底与哪一次海啸有关。
        互联网不该只是技术的,不能简化成内容和工具,它应该属于生活本身。
        互联网的真正深刻之处在哪里?人类正经历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过渡,信息的交流正在替代物质的流通,成为世界新秩序的决定者,信息的流向,不再受制于传统的时间和空间。与之前的任何时代相比,空间、时间的概念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颠覆。
        当人类经由农业文明[注释2]、工业文明进入信息文明,人所代表的智能生命引领着生物界,也便从物质文明进入意识文明[3]
        人文的初始决定了世界的归宿,世界将走向何方?
        在人们不断打破旧秩序的时候,世界也暗合了这一方向:将禁锢不断撑开,从死寂窥视萌动,从变化酝酿进步。在决裂中达成多元,在变通中缔造丰富。
        世界正走在“裂变”的路上,因决而裂,因变则通。人本终极之通,是沟通。
        我还在想,有没有一个更简单的角度,能够理解上帝造人简单而完美的主旨?我想,那就是沟通,基于网络的无限沟通,让心灵能够放飞,通向自由的王国。(文/醒客


        注释[1]:原子,曾被认为世界最小的单元。
        注释[2]: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或说: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人类历史划分方法。
        《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美国]阿尔文•托夫勒)划分方法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作者支持阶段划分,但在时间切分上稍有不同的意见:
        农业文明,以人类出现为标志。通常认为,农业文明起步于70万年前,虽然人会使用一些简单工具,但依靠躯体体能劳动是农业文明的典型特征,农业社会经历了漫长的数十万年。
        工业文明,以蒸汽机出现为标志。机器代替人的体能进行劳动,工业社会的大规模机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革命,人类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信息文明,以互联网出现为标志。机器代替人进行信息沟通,信息化的发展,物质生产逐步成为不依赖于人的产业,人类进入追求精神自由的新时代。
        注释[3]:物质文明,以物质生产效率为目标的文明模式。意识文明,以追求人性自由为目标的文明模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