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企业与经济

多元化不是借口

    Keso在GoogleGE中质疑google多元化的必要性,我想起余世维在讲座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多元化不是借口”,对于绝大部分公司来说,做专比做多元化重要的多。
 
    表面看,一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做,肥水不流外人田,应该是最赚钱的,不过现实却与此相反,人类社会越发达,一个人做的事情越需要其他人的协助,对于企业,这个规律也是成立的,国际贸易占据贸易额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真正的大包大揽,一个人干到底,倒是原始社会的事情,打一只兔子,从找石头到吃肉,一个人足够了。
 
    社会分工导致的效率提高,使得企图一个人包揽一件事情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由社会分工导致的社会合作成为生产的主要形式。
 
    一个企业能不能多元化?从社会分工角度的结论显然是否定的,但产业扩张的现实似乎存在对这个结论的肯定,这是什么原因呢?
 
    以前也提过不重复发明同一个车轮的问题,一次性投入成本(如设计成本)相对固定,生产量的增大能够降低单个产品的成本,这就是为什么企业需要规模,所谓生产的规模效应,由于生产中相关联的部分也能分享一次性投入的优势,因此沿着产业链上下扩展也成了企业拓展利益的趋势。
 
    企业规模扩大,非生产性附加成本将快速上升,我们探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团队沟通成本,理论上说,团队中的任意两个人之间都存在沟通(包括间接沟通),否则就没有必要在一个团队中,因此沟通复杂性的增加要大大快于人员的增加。
 
    当规模管理成本大于规模效应带来的好处,团队达到最大规模,此时扩大规模已经不能在提高效益,企业达到规模最大化。
 
       游学纪“而GOOGLE呢,他的所有业务都集中在IT,很可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看到了一面,问题还有另一面。
 
    曾经看到资料说,蓝色巨人IBM管理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80%,我没有考证这个说法的正确性,但是我想,即便管理成本占到了80%,实际上还是说明,20%其他成本带来的规模效应还是比人少的时候要大,否则IBM董事选择分拆公司会更合理,同时也说明蓝色巨人扩大规模的难度已经非常大。
 
    如果扩大规模(包括多元化和规模化)并不能提高效益,为什么不选择企业间合作?
 
    非常有趣,google和微软有很多相似,上次说到互联网是一统还是割据时,提到“互联网是一个容易产生寡头的地方,却不是一个寡头能够长存的地方,以前我们担心微软是否垄断,现在变成google,不是吗?”,同样,我在谁才是微软的敌人中分析了微软为什么不多元化,大家可以对比着来看google。
 
    会不会多元化,需不需要多元化,这并不是问题,世界上真正实现了多元化的,据我所知,只有GE,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多元化不是借口。
 
    后记:想起8年前到一个同学家里的事情,他家老式的房间布局,不大的厅里摆着几只大白口袋,他父亲指着告诉我说,孩子啊,这里面装的是大米,家里有

“多元化不是借口”上的6条回复

一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做,肥水不流外人田,应该是最赚钱的。这句话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佐证,就是日本的产业机构变迁史。早期,日本企业为了更好的满足自身服务要求和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企业都做自己上下游的事情,后来由于商业产品的丰富和独立运作单项企业出现导致成本的急剧先将,很多日本的企业开始剥离自己的“上下游”企业。

对于Google自己做服务器,我倒是认为这可能是必须的。因为这样能够非常好的满足“个性化”服务的需要;是否通用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个性化意味专有和高效。通用意味着兼顾和包容。

我喜欢Google的服务和软件。

在开源(集思广益)和私有(保密和精兵强将)之间的选择很多时候是要做出来才知道;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去考虑。
因周围的环境和时代的环境而变化。

Google现在是一家实业公司,不是金融机构,而且没有能力转向为一个家金融机构。那么,Google的多元化战略是需要时间的。

看新闻,赚现金!不必投入1分钱!点击这里,免费注册http://www.ads4cn.com/newsbar/refferer.asp?scybljh 可以立刻获得赠送88个新闻点!马上开始赚钱!下载注册后,十到十五分钟点击一次即可得到积分换钱,看你的干劲了。您别嫌太少!如果嫌少就捐给希望工程吧。(捐款请咨询您所在地希望工程机构)

你的文章有一定的深度,叙述的方式我也比较喜欢,但是对于多元化和专业化,是和具体情况联系的,并没有一个完全的定式,我曾经在一家上市工作做过4年高管,后来专门研究多元化的问题,我认为一定情况下必须专业化,然后才谈多元化.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是复杂的,不能简单下结论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仅自己观点,但是各人有各人的观点,但是我认为你的观点是比较有深度的,也比较喜欢阅读您的文章.不知道您职业是什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