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重新理解媒介》 社区与传播

社交时代的电视广播

社交替代不了媒体
        互联网对媒体有多大冲击?从博客开始,报纸业日渐陷入困境,视频开始电视也出现旁路,网络日渐被社交主导,媒体业是否整体会陷入困顿,甚至退出历史舞台?

分类
《重新理解媒介》 社区与传播

社交时代的媒体逻辑

        报纸为什么没有人看了?今天我们媒体面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其实,不是大家认为报纸不好了,是大家不看报纸了,所以这个问题的因果首先要搞清楚。很多媒体人引进了很多数据来试图证明点什么,这些数据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吗?

分类
业务模型 投资

图谱,怎样才靠谱?

        有个说法,你现在如果参加互联网圈子的聚会,不说两句pinterest,都不好意思跟人发名片,凑个热闹,今天要说的话题又从pinterest开始。

分类
产业互联网 投资 电子商务

电商的社交价值

        电子商务经过前几年的超速发展,终于陷入“休假式治疗”,从具体的问题来看,资金的盲目投入是主要原因,如果进一步问一下,为什么大量的资金能够无理性地盲目进入呢?

分类
社区与传播

社交网站要有持久战准备

        以SNS(社会网络服务)为基础的社交网站,是互联网的一个亮点,不过,这个亮点要想照耀整个互联网,似乎还需要较长时间,有理由相信,SNS在短时间做不大,需要有持久战的准备。
 1、  SNS不对称
         许多SNS网站以著名的六度理论作为基础:地球上两个人之间的联系,通过好友关系寻找,最多六次,就可以建立联系。
         SNS网站最常见的方式是“拉你认识的朋友进来”或“在SNS上找你朋友的朋友”,理论上借此可以认识全世界的人,还有许多人乐此不彼地,将找到人一一加为一度好友。
         SNS网站提供的寻找朋友的方式与现实生活是拟合的,不过,SNS网站并没因这种拟合性而如期膨胀,尤其在国内。
         问题在于:SNS网站关注到了六度的层层扩展形成网络的特性,却忽略了,按照朋友关联进行层层索引的方式并不是对称的。换句话说,你的好友(网络上是一度)的联系能力并不一样。以我为例,我的朋友中,有极个别的朋友交际面极广,我能想到的人,他差不多都有过交往,而许多人,除了办公室的同事,他的通信录里面剩不下几个人。我在SNS网站上一度好友的情况也如此相似,有的人已经有了好几百个一度好友,而有的人,像我一样,只有几个人。
         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一书中,有个非常精彩的观点: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事件的广泛传播,实际上是少数被称为联系人的人引起的。而通常,我们总是认为是人民群众参与的结果。
         如果把人之间的交往比作路,现实的世界并不是草原或者海洋,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路都是相同或者相似的,人与人之间的路更像陆地上的交通,有些人是北京、郑州那样的交通枢纽,和哪儿都有联系,而许多人只是生活在胡同和山村里,联系寥寥。
         显然,SNS网站为每一个人设定“老鼠会”式的拉人机制,并不是对所有人有效,希望每个人都一样贡献的社交网络是有问题的,大多数人,并不是社会网络中的活跃因素,SNS网站的对称设计值得商榷。
 2、  联系人的活性
         格拉德威尔说到的联系人,也并不总能适应任何条件,一个联系人或他的几个关键节点(一度好友)如果因为处在传统行业等原因,对互联网使用频率不高,那么这个联系人在SNS网站上的威力就会削减,甚至不如一个普通人。
         因此,如果你要想让SNS网络在现实中能够普及,如何让那些活跃的联系人能够在网络上保持活跃至关重要,只有联系人在网络上恢复活性,SNS网络才能真正有效。
          SNS网络目前还主要停留在互联网IT圈子也刚好说明,SNS网络对这些熟悉互联网的人更有吸引力。
         网络是维持弱联系的有效工具,但弱联系的维持,也会符合格拉德维尔说的联系人原则。
 3、  信息过滤机制不成熟
         SNS网站与信息门户相比,是想借助人的交际对信息过滤,达到信息精准传播的目的,从而实现SNS网站价值飞跃。但是,许多迹象表明,人际微观交往具有非常多的不可预测性,随机性很大,类似的情况搬到网络上,不确定性会进一步加大,关于人的行为分析技术目前并不成熟,因此,通过SNS对信息进行过滤的效果不宜过高期望。
         SNS网站是一种群体性网站,与诱人的网络黏性相对的是,如果群体中的个体对互联网亲和度不够,SNS网站的吸引力将比信息门户下降快得多,因此,SNS网站运营更需要长时间的培育。
         信息过滤机制不成熟除了难以产生有价值的过滤,更会因为SNS大多采用真实身份带来更多的隐私泄漏问题,信息安全在SNS网站面临的考验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