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生活

旧文:博士杀人背后的教育错位

        简述:学士如果觉得自己不行,可以再念硕士,硕士如果觉得自己不行,还可以念博士,博士如果还觉得自己不行,就只剩下“上吊”一条道了。 
        今天看到《京华时报》报道的一则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殷兆辉杀害女友被判无期的消息,心情沉重。

分类
互联网观察

迷失在教育中

看了许晓辉写的迷失在阅读中·在博客上撒点野,有一点淡淡的伤感,我和晓辉是朋友,但我的伤感却不是对他,教育的问题真的很大。

我曾经写过一篇博士杀人背后的教育错位,那是发生在北京理工一个博士生杀人之后,此后又发生了很多起研究生/博士生自杀的事情,一些学生还是就读在北大这样的知名学府,并不是说北大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怎么样了,而是发生在北大更能说明问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教育还能传道、授业、解惑吗?

学生自杀,个体原因可能多种多样,总体来看,却是教育解惑功能的缺失,中国古代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读书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道路,现在,读了书并不代表成功,甚至连温饱都是个问题。

读书并不等于成功,这本来没有问题,但这样的道理学生知道的太晚,他们要读到博士,要等到面对找个满意的工作还是问题时才会明白,惑何其大也!读到北大这样的学校,书算是读到顶了,此时还一味要从读书找到出路,惑何其大也!!此惑不解,消极、麻木便是自然,自杀也不会太意外,因为无路可走。

学生们把考研考博,而不是把为社会工作当成目标,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因为学生们找不到合适的社会定位。教育没有面向社会需要,授的是什么业?大学阶段本来是要学习工作本领的,但由于大学毕业并不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学生们转而把考研当成目标,没有解惑的教育误导他们,以为只有念完研究生才能谈到面向社会,于是大学学习就退化成考研补习班。

糟糕的是,这个结果正类推到研究生,研究生学习成了考博补习班,硕士学习结束之后依然不能和社会对接。这似乎成了习惯,念书的只管念下去,在以读书为目的的学历教育中,身不由己地一步步走向高学历,成为让外界惊讶、与社会脱节、“无用”的高级人才,授业的结果就是让学生停留在校园中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这授的是什么业?!

教育异常脆弱,脆弱到学生们不能想到社会,脆弱到学生们只能停留在图书馆里寻求慰藉。

本来教育是一种手段,研究生之前的教育是人的基本知识能力训练,如果社会财力允许,追求普及化并没有问题,在国外,很多国家把本科学历当成最高学历,研究生之后的教育是应对一些社会领域更高要求的学习,针对性很强,并不适合当作学历教育,现在不仅博士都成了学历教育,而且成了可以与社会无关的独立教育。

当教育把学习当成目的灌输给学生,学生最终把接受教育当成了目标,这样的教育怎样来传道?博士之后如果还有其他学位,校园生活能够继续下去,学生们若能在退休之前一直念下去,虽然清寒一些,梦总不会被搅醒,只是当走到最优秀学府的最高学历还看不到希望在何方,教育脆弱到不能走出教育之外,这样的教育又怎样来传道?!

看到一个今年刚入学的研究生同学的QQ名上写着,“考博进行时!”,作为曾经的大学教师,我的感觉无以名状,我是要替学生的志气高兴,还是要为教育把学生无端的推向“无用”的高端而愤怒?我无法不激动,为什么教育总是让人忧伤?!

教育是手段,当教育者把教育教成了学生的目的,这样的教育还能传道、授业、解惑吗?学生们正在迷失在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