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区与传播

我为什么劝内容商放弃渠道

如果你揣着1块钱走进一元店,你还会选择买两件商品吗?

 
    现实中的选择通常没有极端的例子那么直接,但结论常常一致。人们总是不相信自己或者公司的潜力,互联网起步门槛偏低,加上各种利益的诱惑,为什么不可以都尝试一下。
 
    看上去似乎不要成本的尝试为什么不值得去做?成本低廉的印象来源于浅尝辄止,满足于尝试一下当然不需要太高的成本,但商业价值却未必可以通过浅尝就可以实现,做好一件事情与做一件事情的代价是完全不同的,往往需要巨大的投入。
 
    内容商放弃渠道,根本的原因在于渠道与内容的差别的实在太大,如果都是处在发展期,同时两者抓住并不合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限资源的分散投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只会降低成功率。
 
    GE(通用)是世界上少见的综合性企业,但综合性企业功的例子并不多见,多元化不是成功的借口,要尝试,至少应该在一个领域已经做到比较好的状况下才可以。
 
    内容商放弃渠道的一个现实理由是,近期来,所有的门户类网络全面进军宽带视频领域,尽管不少打着原创内容的概念,而他们几乎走的全都是渠道策略,不夸张地说,视频播放渠道竞争已经白热化。重新介入一个白热化的行业,不智。
 Web Counters 我要啦免费统计
    放弃渠道的真正风险在于,如果你对自己的内容没有信心,你的内容可能无法实现传播。同样,我们可以这么反问,内容商对自己的内容都缺乏信心,他在渠道的上的胜算又能几何?
分类
视频新媒体

宽频技术开发是战术性选择

我说宽频传播标准将走向统一,有从事P2P技术开发的朋友提出质疑,一方面他以自己已经成为某些企业的技术提供商实现了商业价值而反驳,更重要的,他自称“是有志向的人”,言下之意,他的P2P技术如何如何,会成为压倒性的技术提供商。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说的宽频传播走向统一,说的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尽管这个未来并不会太久(应该在1~3年的时间范围内),但相对于互联网这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来说,许多人似乎看不到那么远,当前P2P缺乏压倒性的技术平台也确是事实。
 
    正是因为目前缺乏一个强势的P2P技术平台提供者,而现实中又存在比较大的P2P视频传输需求,新起的P2P技术提供商才可能在混战中抢夺些机会,不过这种机会是战术性的,一旦某一家的P2P技术成为主导,其余的技术提供商将面临淘汰出局。
 
    对于P2P技术提供商,最大的敌人将来自微软或者Real这种的流媒体技术平台商,或者google这样的网络服务新贵,Windows Media Play或者Real Play中支持P2P传输,对于用户的使用来说,基本不会有大的变化,而在google提供网络应用中加入P2P的支持,也不会看出太多的web服务差别。
 
    当然最终胜出的也不一定是P2P技术,新型的CDN(内容分发网络)不会拘泥于某种技术或者业务细节,符合未来价值观的才是能够生存下去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应用平台将更多走向统一标准,不同公司提供的应用,将能够共存、连通。
 
    还要说明的是,我一般不相信凭几个聪明人就可以做出所谓全球先进的技术,十几年前这样,现在还这样。软件开发已经进入了工程化时代,个人智慧决定软件产品的时代早已过去,软件工程化使得软件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最终仅和投入的资金规模相关,这与一个成熟的工业产品的质量只与投资成本相关一样。
 
    你告诉我你的技术人员有多牛,我可以赞美,但如果你告诉我几个牛人正在琢磨超越微软数千人的技术开发团队,“打死我也不信”。你可以从一个全新的领域创新、超越,你无法超越已经工程化的宿命。
 
    国内的软件开发成熟度较低,还时常能看到一些技术牛人决定产品质量的案例,但类似开发在全球化的格局中,仅能停留在简单的应用层面中,难以形成技术上的核心优势。
 Web Counters 我要啦免费统计
    在我看来,宽频传播技术开发只是战术性的选择,如果你已经做出了或者即将做出能够让市场满意的产品,赶快寻找你的客户,不要把未来寄托的太远,一个全球化的互联网时代,一统化浪潮势不可挡,你保不了自己成为最终的胜出者,选择战术胜利是明智的。如果你还没有决定是否进入技术市场,选择不进入是明智的。
分类
视频新媒体

宽频传播,多元化还是统一

随着P2P视频播放业务的发展,大家发现,几乎每个不同的P2P宽频服务商都有自己不同的P2P发布平台,或者说,他们采取了不同传播技术。宽频传输的未来会怎样,会走向多元化吗?

 
    如果宽频传播走向多元化,用户的噩梦就将开始。
 
    为了收看不同的网络视频节目,用户将被迫下载各种各样的客户端或者插件,仿佛又回到计算机历史的早期,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即使看上去相同的磁盘,也会因为操作系统的不同有不同的存储格式。
 
    互联网处在标准混乱阶段,尽管W3C等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互联网格式的标准,但由于互联网正处在快速发展期,标准制定总还是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再加上许多公司出于占领客户端的商业考虑,有意扩展相关的标准导致不兼容而出现非标准化。
 
    百花齐放带来的结果就是市场分割,互联网陷入“黑障”,功能类似又不兼容的客户端,分割着统一的市场,未来变得毫无生机。
 
    一切如果按照这个路线,用户的推广成本将异常高昂,宽频服务商的噩梦也将开始。
 
    问题倒似乎没有这么悲观。
 
    互联网通过拨号、adsl、小区宽带、Wifi等手段,渗透到每一个空间,IP协议正在成为最广泛的信息承载协议,吞噬同化着不同协议的通信网。互联网的概念正在泛化,电话、电视、电力、无线…,几乎所有的网络形式都在逐渐融入庞大的互联网IP协议体系中。
 
    有理由相信,网络传输正在走向统一。
 
    那些正在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如何应对渠道多元化的服务商需要考虑的更应该是另一个问题,“如何围绕一体化IP网络进行最广泛的传播,实现价值最大化?”由于IP网络实现广泛的传播,传统电影、电视等分类界线将越来越模糊,经营者们需要应对来自更广泛领域的挑战。
 
    当前的P2P技术,从传输规模限制、有效性、成熟性来看都只是过渡性技术,传输标准混杂的局面将会很快结束,未来一两年,随着基础运营大量介入视频传输,大型的平台提供商,如微软、Real等公司将会提供更普适的技术平台。
 Web Counters 我要啦免费统计
    基于上述考虑,目前形形色色希望以P2P技术作为“Power by”(技术提供商)出现的公司,将面临困境,和流媒体技术平台一样,除了能留下2到3家,其余的P2P技术开发商将被市场陆续抛弃。
 
    内容服务商无需过多考虑P2P多平台的适应性问题,随着网络视频服务的普及,标准终将统一,何种播放技术将成为主流,并不重要,而且市场很快会给出答案。
分类
社区与传播

内容制作权,属于用户还是机构

人们总是将用户制作与机构制作进行对比,要么得出由于机构比用户具有更强的制作能力,所以机构内容的价值将远远大于个人内容;要么得出由于用户基数众多,所以用户决定内容未来。其实,这是最大的误解,用户制作与机构制作,常常具有不同的目的,本质上属于不同的领域,并没有可比性。

 
    用户制作多集中在个人展示和交流,无论是拍摄短片还是恶搞,根本出发点还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尽管一些个人短片也流传的相当广泛,但从一开始的出发点上,他们更多的是想向自己的朋友群传递自己快乐,目的多在与朋友交流。这与给朋友写封信、寄几张照片没有太本质的区别,你能因为专业机构拍摄的水平远高于自己,而选择用质量上乘的明星专辑替代自己的生活片段传给朋友看吗?
 
    只从质量高低的角度对个人制作或者机构制作进行对比,实际上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对内容多样性的考虑显得有些不足。极个别的个人短片,由于受到热捧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给人造成个人短片要和机构内容争抢用户的错觉。实际上,未来,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个人短片可能能杀进商业片的范围,更大量的个人短片的制作目的将是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这与极少数的明星照片可以成为商品让人们争相购买,而更多的个人照片只停留在自己的相册里,成为亲朋好友茶余饭后的谈资没有区别。
 
    个人制作的内容与电话相似,每个人都在打电话,但电话总是打给有限的几个人,接、打电话的双方常常是平衡的,即打电话和接电话基本持平,只是由于使用者基数巨大,最终电话网络承载的信息总数巨大。机构制作内容,是不对称的传播,即一个制作者要把内容传递给千千万万的使用者,而反向的传播没有或者很少。
 
    内容制作权属于用户还是机构,取决于内容本身,情书要个人来写,发给一个人看;教材由出版社来编,发给一堆人看,如此而已。Web Coun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