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子商务

横向分工与纵向分工

        相比于大部分动物的个体觅食,分工是一种社会行为,如果不算动物本能的社会行为,主动的分工合作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分类
电子商务

走向开源的软件

早期购买软件,你只能得到软件的可执行代码,一般不会有源代码,好比你买一个陶瓷罐,人家不会把制罐的模子给你一样,算是一个常识。不仅仅不提供源代码,而且你购买的软件许可中常常明确禁止对可执行代码进行逆向工程。换句话说,你购买的是软件的功能使用而不是如何制造。
这实际上说明,用户对购买到的产品的权利主张是受限的,并不能随便扩展。
在非IT软件的产品生产中,产品成本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设计成本,一方面是生产成本,设计成本通常是一次性投入的,与生产多少无关,而且,设计本身被复制的成本与设计付出的成本相比,常常很低。
一个作为功能使用的产品,仅分摊了一份设计成本,如果产品使用人按照此设计自行组织生产,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没有分摊设计成本,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投入设计(原创)者的积极性将受打击。
非IT类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的界限比较清晰,可以通过专利、知识产权等形式对相关权益进行保护,对于使用者来说,由于购买的产品比较确定,如:杯子的功能就是盛水的,很明确,这种权益保护一般不会过多伤害到用户的利益。
软件与传统的非IT产品却有着很多的不同,被购买的产品的功能很多并不确定,产品使用者和产品生产者常常需要进行密切的沟通(培训、交流),在软件产品的产业链上,如果产品只以可执行代码的形式出现,需要进行再开发的中间环节将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升级、兼容性居于较高的风险,成本代价也很大。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把双刃剑,在保证了原创者的权益的同时,实际上也限制了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原创者对权益的垄断也会增加社会付出的成本,这两个矛盾常通过保护时限来平衡。如果这个观念带到软件行业,就是专有软件,专有软件权利人具有排他、垄断性的权利,由于信息产业软件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专有软件的弊端愈加明显。
开源软件,顾名思义就是开放源代码,不过开放源代码并不等于放弃所有的权利,而是与专有软件的排他性相对,减少了权利垄断性,关于专有软件和开源软件的关系,不再多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开源软件文集
开源软件代表了一种开放性思路,鼓励交流和知识共享,问题是,这种思路能有商业模型吗?或者说具有比专有软件更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型吗?
开源软件放弃了部分权利,从这一点看,设计参与者获得软件权益会受到一些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一定总是很大,如果说一套软件中,开发者独立劳动占绝大部分,那么权利放弃是很明显的,如果开发者独立劳动占的比例较小,那么权利放弃就很少,与放弃部分权利换来的交流和共享相比,显然是值得的。
随着软件业日渐成熟,标准化的推进,很多独立的软件功能实际上无需进行重复的开发,尤其是基础性的功能模块,基本上都是现成的,开发者独立劳动占到大多数的软件将会越来越少,软件开发者更多的是利用这些模块来“搭积木”,而不是制造积木模块,这也是为什么软件开发越来越需要更多的设计者而不是编码者的原因,用过J2EE和Visual .net的朋友应该深有感触。
代码开放了,购买这个软件价钱将会大大减少,对于软件普及的好处不言而喻,Linux迅速成为令Windows紧张的操作系统就在于此,而且现在以Linux为中心,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开源产品链,开源软件已经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购买软件价钱的减少,并不代表整体价值的减少,按照我在制造业没落与google崛起一文中的说法,当软件开发成熟之后,价值核心力量将从产业链上游推向下游。如果你不相信,试想一下,如果我把新浪网站的全部代码提供给你,你能重造一个新浪吗?
开源软件在个人之间容易形成,由于互联网的发达,有兴趣的人,利用网络就能够组成虚拟的开发团队,他们可以共享知识成果。当然这种方式并不适合需要人员密切合作和需要较高资源投入的场合。
开源软件不能代表软件的全部,但更多软件必将走向开源。
刚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列了一个题目,传统产业中有开源的例子吗?一开始没想出来,文章快结束的时候,我想出来一些,传统中一些公开传播的偏方,已经实施多年的传统手艺比如纺纱,学校里的学习,和开源具有同样道理的东西实际上很多,他们的价值关系大家不妨想一想。

更新:文章写完后,可口可笑对文

分类
电子商务

我为什么参加搜狐的博客比赛

有朋友问我,你的新浪博客为什么要参加搜狐博客比赛?言下之意,你是不是比赛上瘾了,这位仁兄要是知道我还参加了博客网的博客比赛,不知道会怎么说我,当然,德国之声的比赛准备晚了,倒是没有参加。
其实朋友还有一句潜台词,搜狐新浪是“冤家对头”,你怎么乱掺合?
自古有同行是冤家的说法,在大家印象中,大网站间应该是互相鄙视,老死不相往来的,现实也有一定的存在,不过这并不是好现象。
同行间有竞争性,但并不因为有竞争就抛弃合作,在古代就有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整体繁荣,况且现在的信息社会?试想一下,如果互联网网站间都是自成体系,各自为战,互不相通,观看不同的网站要用不同的浏览器,互联网恐怕就没有今天的繁荣了。
在信息时代,行业间的协作比竞争更重要,开放的市场只有开放的企业才能繁荣,我和中国移动的朋友交流时,曾经建议他们在制定技术标准的时候和中国联通形成合作,如果连中国境内的企业都没有把标准统一好,怎么奢望向国际标准靠齐?
参加搜狐博客比赛之前,我准备拉上行者吾能,他说只要是比赛他就参加。好么,又一个铁杆。
新浪、搜狐、博客网几台博客比赛相继开台,外界质疑声不断,公平、公正,甚至比赛的必要性等都遭到批评。如果真要把这几台比赛当成竞技体育比赛,估计比十运会更需拷问,不过,显然大家对“比赛”两个字过于认真了。
博客在国内发展虽然已有两三年时间,但是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上一次的统计数据,只有10%的网民知道博客,这种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全新网络应用,显得有些曲高和寡。
新浪开始,几大门户网站相继发力博客,门户网站将博客概念广泛传播,对博客人来说,真是莫大的喜事,一个更普及、更广泛的博客时代即将到来。
博客比赛是繁荣博客的一种方法,当超过百家传统媒体已经热烈关注到这一轮声势浩大的博客浪潮时,“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用在此处合适不过,和博客繁荣相比,一些客观原因导致结果不是很公平就显得并不重要。
此时,不仅仅是正在比赛的三家网站,我希望donewsblogcn博客天下博易等等众多BSP们,更多携手,在合作中竞争,甚至共享资源,这样张静君女士就不用开二十多个博客了(注:张静君女士有研究博客的目的,别的博客作者可能更多是为了传播,这里的说法是借个事由,呵呵) 。
我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也不可能对行业内部的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但不妨碍我作为博客作者对博客繁荣的期待,一支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行业的繁荣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这就是这篇看上去像和稀泥,又有点像给所有BSP做广告的博客作者的绵绵用心。
搜狐IT(科技)类博客的投票数还不是很多,朋友们尤其是已经博了和想要博起的朋友去支持一下,别光给我投票,哈哈。博客网的大赛在这里还可以参加,新浪的大赛在这里你只能等结果了
Web Counters
有朋友问我,你的新浪博客为什么要参加搜狐博客比赛?言下之意,你是不是比赛上瘾了,这位仁兄要是知道我还参加了博客网的博客比赛,不知道会怎么说我,当然,德国之声的比赛准备晚了,倒是没有参加。
其实朋友还有一句潜台词,搜狐新浪是“冤家对头”,你怎么乱掺合?
自古有同行是冤家的说法,在大家印象中,大网站间应该是互相鄙视,老死不相往来的,现实也有一定的存在,不过这并不是好现象。
同行间有竞争性,但并不因为有竞争就抛弃合作,在古代就有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整体繁荣,况且现在的信息社会?试想一下,如果互联网网站间都是自成体系,各自为战,互不相通,观看不同的网站要用不同的浏览器,互联网恐怕就没有今天的繁荣了。
在信息时代,行业间的协作比竞争更重要,开放的市场只有开放的企业才能繁荣,我和中国移动的朋友交流时,曾经建议他们在制定技术标准的时候和中国联通形成合作,如果连中国境内的企业都没有把标准统一好,怎么奢望向国际标准靠齐?
参加搜狐博客比赛之前,我准备拉上行者吾能,他说只要是比赛他就参加。好么,又一个铁杆。
新浪、搜狐、博客网几台博客比赛相继开台,外界质疑声不断,公平、公正,甚至比赛的必要性等都遭到批评。如果真要把这几台比赛当成竞技体育比赛,估计比十运会更需拷问,不过,显然大家对“比赛”两个字过于认真了。
博客在国内发展虽然已有两三年时间,但是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上一次的统计数据,只有10%的网民知道博客,这种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全新网络应用,显得有些曲高和寡。
新浪开始,几大门户网站相继发力博客,门户网站将博客概念广泛传播,对博客人来说,真是莫大的喜事,一个更普及、更广泛的博客时代即将到来。
博客比赛是繁荣博客的一种方法,当超过百家传统媒体已经热烈关注到这一轮声势浩大的博客浪潮时,“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用在此处合适不过,和博客繁荣相比,一些客观原因导致结果不是很公平就显得并不重要。
此时,不仅仅是正在比赛的三家网站,我希望donewsblogcn博客天下博易等等众多BSP们,更多携手,在合作中竞争,甚至共享资源,这样张静君女士就不用开二十多个博客了(注:张静君女士有研究博客的目的,别的博客作者可能更多是为了传播,这里的说法是借个事由,呵呵) 。
我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也不可能对行业内部的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但不妨碍我作为博客作者对博客繁荣的期待,一支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行业的繁荣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这就是这篇看上去像和稀泥,又有点像给所有BSP做广告的博客作者的绵绵用心。
搜狐IT(科技)类博客的投票数还不是很多,朋友们尤其是已经博了和想要博起的朋友去支持一下,别光给我投票,哈哈。博客网的大赛在这里还可以参加,新浪的大赛在这里你只能等结果了
Web Counters
分类
电子商务

长尾理论的核心在于重构长尾

长尾(Long Tail),许多讲述长尾的文章都提到Chris Anderson和The Long Tail,因为这一概念是Chris Anderson在2004年提出来的,照例,讨论长尾理论先把这张图片传上来:
横轴是人或者是产品,纵轴是收益。
长尾理论强调从以前不能盈利或者难以盈利的黄色尾巴中找到新的盈利点,问题是,如何发掘出长尾的商业价值呢?
产品的成本是由固定成本和流动成本构成的,固定成本是一个集体相关的概念,比如拉一车鞋子,不管拉一只鞋还是拉一双鞋,有一个固定成本,与鞋子数量相关的是流动成本。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产品利润与产品的生产(销售)的数量有关系,固定成本如果能够被大数量分摊,单个产品的成本就能够降低。
现实中,人们对某一类物品的需求表现出不完全趋同性,如果某一种具体商品的需求数量低于一定的值,这样的产品将无利可图,会遭到市场的抛弃。
通常认为,长尾的价值在于“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不过这句话的含义并不明确。
发掘长尾中的市场价值,一个直接的思路是降低固定成本,如果能够把所有的固定成本降到足够低,供货量的大小就和单个产品的成本无关,此时量大和量小的产品具有同样的市场开发价值。
这种直接的方式实际上传统的企业都在做,如果长尾理论仅仅如此解释,不会有太多创新性的思路,对于google之类的公司快速成功难以给出合理的解释。成本降低的同时,由于竞争,售价也会降低,利润成本的比较总是相对的,是一个水涨船高的问题,盈亏点(图中红色和黄色分界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单纯通过降低固定成本并不能根本上改变长尾的赢利状况,也没有改变长尾的结构。
长尾更有意义的问题是,如果一种产品的需求按照传统的观点不幸落入了尾巴当中,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从尾巴挪到头部吗?
如前所述,整体的挪动改变不了长尾结构,最终解决不了问题,真正有意义的挪动需要调整尾巴曲线的排列方式,或者说利用一种新的排列办法,使得排列的方式发生改变,比如一个方阵,你按照X坐标相同进行排列,数量从大到小会有一个结果,如果按照Y坐标相同进行排列,你会发现数量从大到小会是另一个结果。在新的排列中,原来处在尾巴的个体现在排到了头部。我想称呼这个为长尾重构。
通过的长尾重构,长尾才真正具有创新性的商业价值,由此看来长尾价值的开发并不是简单的关注尾巴,而是采用新的技术和商业手段,使得那些在传统方法排在尾巴中的个体能够在新规则中转到头部。
Google和电子商务的一些做法是可以利用长尾重构来解释。
传统商场上的小众需求,比如:亚马逊员工提到的“在我们所卖的那些过去根本卖不动的书比我们现在所卖的那些过去可以卖得动的书多得多。”实际上,互联网提供的电子商务能够让具有共同兴趣的人跨地域的整合到一起,改变了以往以地理位置作为排列的方式,换句话说,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书店,某一种书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聚集的用户群很少,需求处在长尾部分,而通过互联网以兴趣为中心的排列方式,这种书的需求可以从长尾进入头部,变得有价值了。
长尾重构并没有颠覆二零八零规则,而是采用了新的排列,一个能表明长尾并不是颠覆二零八零的理由是,如果通过互联网最终聚集的用户数量还是非常少的话,你依然无法通过这种产品赢利。
长尾重构能够解释目前关于长尾的一些疑惑,程力提到的两个难点,“90%的在传统市场买不到产品需要建立库存是一个非常大的成本”和“传统市场买不到产品的产生的利润有限,降低了资金周转率”,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从用传统的思路带来的,如果长尾重构之后,这部分市场能够排到头部,就不再是问题。
The Long Tail:长尾理论中提到的长尾三个关键部分:热卖品向niches的转变 、富足经济( the economics of abundance )、许许多多小市场聚合成一个大市场,这些价值的直接实现是存在障碍的,如果利用长尾重构进行处理,能产生很多积极的思路。
长尾重构使我联想到废物利用,废物利用一般不是在原有的用途上开发,而是开发新的用途,这一点与长尾类似,如果新的规则不能把原来在长尾上的产品挪到头部,这样的长尾依然没有价值。
长尾的价值在于长尾重构,长尾没有改变弱肉强食的市场规则,如果你没有找到新的技术或者方法,你并不能从长尾中获益,一些国内web2.0公司,在跟随国外的相关概念时,用新概念装老酒,这样的东西只能讲故事,不是真正的长尾赢利模式。